嬰幼兒常見疾病-- 2


小兒科門診常見疾病,常常是小問題往往不是很嚴重,


但是家長的觀念與醫師的觀念往往是不同的,列舉如下:



新生兒鼻塞


新生兒中大約有3~4%會有鼻子不通呼吸有點困難,餵奶時嬰兒不舒服等現象,


到門診求醫,醫師常用抗組織胺等藥物治療,但最近有報告指出,新生兒鼻子


不通使用抗組織胺劑很可能會使新生兒產生鎮靜作用而發生兒猝死。


其實新生兒在三個月以內鼻子常會狹窄,鼻子不通是常見現象,所以要讓其


家長放心新生兒在三個月這段時間內有鼻塞是正常現象,即使要使用抗組織胺劑,


其量也要少一些。
-------------------------------------------------
斜視


斜視可以分成假斜視及真性斜視;


假性斜視大部分發生於臉部寬闊、鼻樑肩 平的嬰兒,


其與真性斜視的區別方法是用燈照眼睛,然後看瞳孔反光位置,


若兩眼瞳孔反光點是同一個位置,則可以認為是假性斜視,


並不用治療處理;若是真性斜視則需約在年齡18個月時手術。
-------------------------------------------------
舌繫帶短縮


有許多小構音不全、咬字不清,經過舌繫帶切除手術後,仍然沒有改善情況


,其實4到6歲的小孩如果構音不全,要經過語言訓練來改善,而4到6歲的


這段時間必需把握,太早了不能訓練,太晚了會來不及訓練。
一般構音不全的小孩,百分之五十會自動轉好,其餘的就要經過語言才會變好,


如果沒有經過語言訓練而只有剪舌繫帶則可能誤了他說話技巧訓練的時間。


但構音不全的病例中仍有約百分之一的人,因為伸出舌頭,無法觸及雙唇,


或者舌頭伸出成W-型,必需進行舌繫帶切除手術。
-------------------------------------------------
鼻淚管阻塞


鼻淚管阻塞的表現如果沒有發炎,流的眼淚都是淚汪汪、清潔的,如果有發炎


就會有黃色的排出液;


其實有鼻淚管阻塞的嬰兒,大約90~95%在年齡7~8個月大就會通暢,所以在


這之前,如果有發炎現象,就給予發炎的治療,如果沒有發炎,就用按摩的方式


從上往下壓可使鼻淚管阻塞打開;


過了7~8個月以後仍有鼻淚阻塞才予以眼科的手術將鼻淚管打通。
-------------------------------------------------
地圖舌


這種現象常誤以是鵝口瘡,舌頭伸出來可以看到這一片,那一片,


而且隨著小孩的心情、身體狀況(如有感冒)而變化,


一下在左、一下在右,一下在前、一下在後,像畫地圖一樣,


這不是病,可不必理會,也不必塗藥。
-------------------------------------------------
斜頸


這種小孩在嬰兒室時往往看不出來,而常是在出院後才回來診治。


一般對於斜頸症的處理如下:


在3到4個月以內大的小孩用物理治療,6個月以上才手術矯正。


而物理治療的方法是讓小孩伏臥,且頭往相反的方向睡,即如頭往左邊歪,


就讓其伏臥且頭往右邊睡,這種物理治療的成效是愈早發現症狀,


治癒率愈高。若小孩到5-6個月大仍沒有好,則送小兒科手術矯正治療。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珍愛寶貝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