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孩子為什麼會嘔吐?   新生兒期  嬰兒期  幼兒期



新生兒期---我們必須先分辨與嘔吐症狀十分相似的「溢奶」
 
       「嘔吐」是指胃內容物被強而有力地噴出,


而「溢奶」則是指食道或胃中的東西不自主地流出嘴巴,尤其容易發生在打嗝、排氣、


或是寶寶正在手舞足蹈的時候。


大部分未滿週歲的正常嬰兒都會有輕微的溢奶現象,這是因為生理性的食道下括約肌


控制不好的原因,使得食物容易從胃逆流而上(即胃食道逆流)。


而這種現象大多數在寶寶開始添加副食品後(約5、6個月大時),就會逐漸減少。


不過有些時候,因為不當的餵奶方式,使得寶寶會吞入大量的空氣,或寶寶肚子受到壓迫


(例如換尿布、餵奶後抱的姿勢不正確)也會造成寶寶溢奶。


       這種「胃食道逆流」情形,多數是以「溢奶」來表現,較嚴重者仍會出現吐奶,症狀


常在出生幾天後出現,每次發生的時間較不固定,可能在餵奶中、餵奶後或剛睡醒後活動


或在換尿布時,臨床上可能以溢奶、嘔吐、貧血、營養不良、體重增加不理想等表現,


有時甚至會有吸入性肺炎、食道炎等併發症。
 
       「胃食道逆流」症狀較輕微的嬰兒,父母在餵奶後不要讓寶寶太快躺下,先維持直立


或半直立的姿勢20至30分鐘,之後再輕輕放下右側躺。
至於少量多餐,牛奶中添加榖類製品或使用低溢奶配方奶粉也有幫助。
必要時可使用一些促進胃排空的藥劑、制酸劑。
        85%的患童在1歲半時會痊癒,95%在4歲時痊癒。通常年紀越大,症狀越輕微,所以


容易吐奶的寶寶,若體重增加正常,家長應可不必過於擔心。


較大患童的飲食,要避免酸性食物(如碳酸飲料、柑橘、番茄)、咖啡、巧克力,避免穿


過緊的衣物及肥胖。
 
關於孩子發生嘔吐的原因,還有下列幾種狀況:


1. 胃腸道畸形:胚胎在發育過程當中出錯,造成腸道完全或部分不通如食道閉鎖、十二指腸


阻塞等。若因此而產生症狀時,需要開刀。 


2. 胎便性腸阻塞:原因未明,可能因為胰臟分泌減少、小腸液分泌也減少,造成胎便的黏稠度高


而造成胎便排出困難形成阻塞,輕微的病例可考慮以高張液灌腸清洗,有些則需開刀處理。


3. 先天性代謝異常:因為代謝異常,造成過多的不正常代謝產物堆積、重要的代謝產物缺少或


電解質不平衡,傷害了中樞神經系統而造成嘔吐,這是一種逐漸惡化的情形,通常還會伴隨著


意識狀態改變、肌肉張力變化或痙攣等,常見的有苯酮尿症、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等。


4. 腸道旋轉不良:在胚胎時期,腸子繞著上腸系動脈逆時針旋轉270度,而達到正常的位置,


若腸道旋轉不良時,則可能引起腸子的扭結,造成腸道完全或部分的阻塞,但這些病人出現


症狀的時間不一定,有時可能在嬰幼兒時間出現,有些終其一生無症狀,對於有症狀的病患,


才需要開刀處理。


5. 疝氣
 
6. 腦膜炎:屬於神經系統的感染性疾病,臨床症狀以發燒、頭痛、嘔吐、意識障礙、頸部僵硬為主。


7. 腎盂腎炎:屬於上泌尿系統的感染,臨床症狀以發燒、膿尿為主,而嘔吐只是其非特異性症狀之一。


嬰兒期---
在新生兒期,吐的較厲害的寶寶可考慮給予藥物治療,但若給藥一段時間後症狀還沒有改善,


則應考慮做胃腸道的檢查。如果是出生約2、3個星期後才開始嘔吐,每次發生的時間大約在


喝奶15至30分鐘後,且越吐越厲害,甚至產生噴射性嘔吐,則應考慮「肥厚性幽門狹窄」的問題。


「肥厚性幽門狹窄」為胃出口幽門附近的肌肉因不明原因的肥厚,而阻塞了幽門,發生機率為


五百分之一,症狀通常在出生時並不明顯,直到2、3個星期後才出現,而且越吐越厲害,


但吐完之後寶寶仍想再吃。雖然吃了止吐藥,症狀也無法改善,寶寶就會因為嚴重嘔吐而脫水。
腹部超音波為診斷肥厚性幽門狹窄的利器,治療則以開刀為主。


       當寶寶逐漸長大,喜歡將手或抓到的東西放進嘴巴裡時,病菌就有可能因此而進入體內,


這時「急性胃腸炎」引起嘔吐的機會就增加了。發生「急性胃腸炎」時,一般在前1、2天內


嘔吐症狀會稍微好一些,但有可能會伴隨著發燒。當嘔吐症狀改善之後,有些寶寶會開始腹瀉


一段時間。
在這段期間內,前 6 個月大寶寶的飲食可以將牛奶濃度泡稀。 
 6 個月後的寶寶則可先嘗試米湯加鹽、稀飯、乾飯、白土司、饅頭。 


       6個月大寶寶,因為母親給予的抗體逐漸消失及其向外界接觸的機會增加,導致感冒的機會


變多了,寶寶也常會因為中耳炎、喉嚨發炎而合併嘔吐,這時即是所謂的「腸胃型感冒」。


除了一般嘔吐的處理原則之外,此時更重要的是治療引起的原因。


       如果還有間歇性腹痛(類似生產時的陣痛),果醬顏色大便,就要小心是否有「腸套疊」


的可能了。超音波為診斷腸套疊最有用的檢查,若證實是「腸套疊」,可採取「鋇劑」灌除


套疊的部分,若無法完全解套,則需要開刀將套疊的腸子拉開。


幼兒期---
這個時期由於先天性異常疾病而造成嘔吐的機會已變少(因多已被診斷出來),但是門診偶爾


還是會發現因為「膽道囊腫」或「腸道旋轉不良」而造成嘔吐的寶寶。
       嘔吐的原因較多來自於一些感染性的疾病,如咽喉炎、中耳炎、鼻竇炎、肺炎、急性胃腸炎


、泌尿系統感染及神經系統的疾病等。


       週期性嘔吐的病人通常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劇烈的嘔吐而無法進食,常需住院打點滴處理;


每次約持續3至5天,然後自行好轉,這種病人通常做了很多的檢查,但都顯示正常。
 
       神經性嘔吐症常見於2到6歲,比較神經質或脾氣大的寶寶,往往會因一點點小事就會想吐,


屬於心理性的嘔吐。例如媽媽老是逼迫寶寶進食,造成寶寶看到食物就會想到嘔吐,此類的嘔吐,


並沒什麼好擔心,反而是父母應該改善照顧孩子的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珍愛寶貝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