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
閱讀、生命教育、資訊教育、創造力教育這四個政策,在我離開教育部後的十年,
一直持續在推動,雖然有時政府的力道不足,但民間的活力無窮,
在台灣各角落有自發性的發展,其中最重要的一位推手是洪蘭老師。
她以上山下海的行動把優質教育的理念散布到許多學校,
並且把很多人生的實例寫在專欄裡,這些文章散在各報章雜誌,集結為「講理就好」系列,
由基因到神經系統,到行為表現,到教學現場的教與學,
有系統的為將來的教育藍圖鋪陳更卓越的理論基礎。
--曾志朗
韓愈說:「化當世莫若口,傳來世莫若書。」我想盡力兩者都做。
不論文章也好、政治也好,沒有批評就不會有進步,只是很少人有李光耀那樣的胸襟,
當香港人批評新加坡人沒有服務的DNA時,他不慍不怒的說:「漏氣不會死,沒氣才會死。」
的確,唯有深度自我期許的社會才樂於檢討;唯有檢討之後積極有效的行動,才能使自己進步。
人最怕守成、安於現狀不肯改變,事情只有做了才會知道哪裡要改進。
年輕人其實不怕犯錯,只要不犯第二次錯就好;
現在社會上瀰漫著多做多錯的心態,這是要不得的。
現在的人也習慣空口說白話,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要知道那是紙畫大餅,充不得飢的!
講得再好聽都抵不上一個執行力,天下事只有實際動手去做了,才有成果出來。
--洪蘭
本書目錄
第1篇 品格力
1 童蒙養正,受益終生
2 林則徐的沉著與膽識
3 不是本能的事都需要教
4 讓孩子一開始就沒有機會走歪路
5 受教育越多同理心消失得越快
6 電腦世代孩子缺的是規範
7 品德教育要大家一起來
8 用辣妹宣揚品德、品質、品味?
9 有了品格其他德行自會出現
10 誠信是一切的核心
11 心中的尺不可變
12 學生需要有楷模
13 培植自重自愛的轉機
14 志工帶給孩子同理心
15 天生我材必有用,化作春泥更護花
第2篇 學習力
1 成功者的背後一定有個好老師
2 偏鄉更需要好老師
3 讓學習彈性不疲乏
4 《成績單》:一則杯葛分數的故事
5 零時體能運動的啟示
6 一本書改變了一個孩子
7 怎麼罰,學問大
8 讀報累積詞彙
9 一點巧思,無趣變有趣
10 用運動提昇學習力
11 給偏鄉的孩子一個機會吧!
12 動腦才能有志竟成
13 「窗明几淨」大有關係
14 老師不是經師,是人師
15 老師是最好的志業
16 青春期是閱讀的最好時機
17學習重在思考,不是記憶
第3篇 競爭力
1 食衣住行處處有創意
2 標準答案:扼殺創造力的元兇
3 創意時代的腦力競爭
4 不要再截長補短
5 讓孩子像大自然的蘋果樹
6 用不同的尺衡量不同的孩子
7 有國際觀才有競爭力
8 先做給人家看
9 實做是通往教養的大道
10 不會表達就沒有競爭力
11 生命自己會找出路
12 失敗比不曾試過好
13 學生也要敬業
14 勇敢踏出改變的第一步
15 行動三分財氣
16 不知過去,怎知未來?
第4篇 神奇的腦
1 大腦會依外界的刺激改變
2 強烈影像的殺傷力
3 學習的兩大要件:情緒與動機
4 後天的學習可改變先天的設定
5 看得見、摸得著的心智結構
6 長期受虐會改變大腦結構
7從改變想法來改變心情
8 快樂掌握在自己的意念中
9 期待可以打敗焦慮
10 大腦對「自己人」的差別待遇
11 大腦會主動修正認知失調
12 判斷力的腦科學實驗
13 他們的靈魂住在明日之屋
第5篇 溝通力
1 孩子說謊時要感化他
2 訓練口語能力從閱讀著手
3 用欣賞的眼光看你的孩子
4 作文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
5 多讀書才寫得出好文章
6 作文的基本功
7 教育孩子談話的藝術
8 請給孩子指出另一條可行之路
9 你有沒有在乎過我?
第6篇 生命力
1 給年輕人生命的理想
2 鼓勵孩子們做志工
3 知足,就會快樂
4 做善事受益最多的是自己
5 替學童打開藝術教育的門
6 能惜福,就不會有煩惱
7 耐心等待孩子成長和成熟
8 感恩帶來幸福與滿足
9 父母快樂,孩子才會快樂
10 稱讚與鼓勵go a long way
11 參與:一定要在場才會贏
12 讓孩子從實做中了解人生的意義
13 台灣的生命力在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