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    者:品川不二郎品川孝子


精平裝: 平裝本
出版社:新潮社 
出版日: 97/06/01

<<內容介紹>>





本書特色 介紹3~4歲幼兒的教養知識與技巧。內容簡介 「孩子的心理到底在想什麼?」「真的是拿孩子們沒辦法!」「孩子的頭腦裡到底裝了些什麼東西?」家中有三~四歲幼兒的母親們,內心總是充滿了疑問、困惑、擔心與不安。本書列舉了三~四歲幼兒發育上特有的問題,並加以詳細敘述了解這些問題訣竅以及教養的重點。


<<作者介紹>>






品川不二郎,一九一六年出生於日本山口縣。東京文理科大學心理學科畢業,為文學博士。曾任東京學藝大學教授,現任該大學名譽教授,洗足學園大學教授。以教育心理學為基礎,著有許多關於小孩的性格和教育的書籍。品川孝子,出生於日本新?縣。日本女子大學家政學部畢業。之後於兒童科專攻兒童心理學。現以個人的立場從事小孩的心理、家庭教育的研究,著作許多書籍。在演講與廣播界非常活躍。

 


如何正確教養3-4歲小孩



有些人稱3歲兒爲一種“完成期”,也有人稱之爲“所有的出發點”,其實兩種說法都包含著3歲兒的形態。
和1、2歲兒相較之下,3歲兒不管在哪一方 面都已經開始成長。尤其是和混亂及粗暴的2歲兒互作比較的話,3歲兒可說是編制的完成期。同時,3歲兒也立足于人類文化性的出發點,他們透過文化認知,將 所有最原始的本性隱藏起來;因此,3歲兒的成長可視爲一個階段分水嶺。對好動的2歲兒感到疲憊不堪的父母,可以從小孩到3歲後體會到安詳的感受了。
儘管3歲兒思考能力幼稚,但卻有靈敏而豐富的感情;在生活習慣上有著明顯的成長,而運動機能也已減少危險性。至於排泄方面,也不再那麽需要大人幫忙了。

在社會方面,3歲兒已有顯著的成長,交友的層面擴大,而遊戲的種類也更加活潑;另外,對他人的感情動向及表情也很敏感,當心情好的時候就會和別人保持和諧及友愛的關係。

不過3歲兒在夜晚時間比較難應付,假如這個時候由白天上班的父親來陪伴,情況可能好一些。

不 感覺累時,3歲兒會活蹦亂跳地參與團體遊戲或獨自享受遊戲的樂趣,各種具有創造性的活動他都想試試看。在會話能力方面有進步,聽話及說話的態度也都非常認 真,對指導及規則都樂於遵從,這時大人應多給予指導。而且,爲了博取小孩的信賴、尊敬和喜歡,大人要扮演著適當保護者的角色。

依照一般情形而言,3歲小孩有接受集體活動指導的必要,並且注意家庭以外的教育是否能爲小孩所接受。當然,小孩成長過程中,除了接受父母提供的各種新課題以外,大人有時也應該聽聽孩子的意見作爲參考。

1、敏感的情緒

感情中有一種最早萌芽的原始感情,我們稱之爲“情緒”,而幼兒的感情幾乎爲情緒所左右。嬰兒的情緒最初只有快樂和不快樂兩種,其後如樹分枝般地,2歲以後就有愛、得意、喜悅、憤怒、恐懼、厭惡等各種感情。

2 歲兒的情緒大多是衝動性的,容易興奮、感情起伏大;和2歲兒相較之下,3歲兒情緒就穩定多了。此時,大人便可以發現孩子的感情非常豐富且敏銳。由此可知幼 兒的情緒比其他語言、智慧發育得更早,他們對事物往往不加以理解而直接以感情直覺去判斷。所以與其對幼兒說教講道理,不如訴諸情感效果來得好。看見父母吵 架,他們會在一旁哭泣;見母親與奶奶之間不和,也會安慰媽媽說“今天奶奶不在真好。”

還有,他們對成人之間親密的感情也會敏感地接受與反 應。有一位母親說這樣說:“我在看一部三角關係的電影時,不知不覺爲劇中人物的命運而歎息流淚,想不到坐在一旁的3歲女兒也跟著掉眼淚,可真把我嚇了一跳 呢!”3歲兒並不懂劇情,只是被母親的情緒感染,3歲兒就是這般的敏感。

如果雙親有困難,3歲幼兒會非常懂事,如需要幫忙他還會適時伸出援手。雙親高興,他們也很高興,甚至會說:“媽媽今天很開心!”

在這種情境下,雙親如果要管教幼兒或禁止他們做某種行爲時,只要以不愉快的感情去刺激他即可。不過說是容易,如果真正要做卻是相當難的。因爲每一位父母在命令幼兒時,自然而然都會變得嚴厲起來;而想禁止幼兒做某件事時,又會表現得猶豫不決、態度曖昧不明。

各 種情緒當中“恐懼”對3歲兒最爲強烈。不曾見過的動物、黑夜或看不到雙親在身邊等。都會使他們感到恐懼。“忿怒”的情緒在2歲時達到頂點,到3歲則趨於緩 和,所以3歲兒較少發脾氣。“嫉妒”的情緒多半由於弟妹分享父母的愛。3歲兒也較少啼器,因爲他已學會用哭以外的方式提出他的要求,所以哭鬧使父母心煩的 情形也較少,他們已能體會雙親的心情了。

如果3歲兒若動輒發脾氣的話,雙親就得好好檢討。3歲兒在“愛”、“幽默”、“美”方面的情感變得十分豐富,由於情感會隨著成長而豐富,使經驗的累積變得穩定、多情,所以父母必須慎重處理。

2、愛的學習

當 幼兒有了弟弟或妹妹時,他就要開始學習與弟妹分享雙親的愛,這對幼兒來說,是相當不容易做到的。對3歲小孩而言,學習分享這件事確實很困難。不過,能儘早 讓他體會人生的無奈,對孩子的成長也是有所助益的;否則等到他長大以後,這份獨佔的愛才突然被分割,以致心理上受到打擊。因此,始終讓幼兒認爲一切的愛集 於自己一身,那對他而言才是真正的難過。若是這樣,幼兒將來上幼稚園會認爲園裏的老師、朋友都只屬於自己所有,反而會受到取笑或責難。所以即使有些困難, 也該讓3歲的幼兒知道“愛是必須與他人分享的”。

愛雖被分割,但是在3歲幼兒的心靈中,另一種愛卻悄悄萌芽了,而這種新的愛將能改變他的情緒;因爲愛雖是一體卻有兩面,那就是“愛”與“被愛”。

過了3歲,幼兒開始尋找愛的物件。有些人對這種說法也許不以爲然,他們認爲孩子所需要的只是大人的疼愛;事實上,小孩出需要擁有愛的物件。

當然,他無法一開始就去愛家中所加入的嬰兒,起初會滿懷嫉妒,但是天天與嬰兒接觸,日子一久,愛就會慢慢滋長。同時,在這之前,先讓他經歷愛其他物件也很好。

這時孩子的生活中已經出現了一些小寵物,像布制玩偶、洋娃娃、甚至嬰兒時期的玩具等,不過他最中意的還是有生命的動物。

然而,像小鳥、金魚等反應不明顯的動物,並不適於幼兒飼養,而貓似乎也較適合老人趣味;所以具有活動及積極性等特色的狗,才是最理想、最討人喜歡的。

孩子喜歡狗,而狗也喜歡孩子,他們之間的關係很容易成爲一體。由這種經驗可知,幼兒渴望照顧與疼愛比自己弱小的動物,開始嘗試與被愛不同付出愛的喜悅。

尤其是備愛大人寵愛以及兄姊呵護的老麽,更需要愛的物件;此時並不需要特別珍貴的名犬,反而是弱小的狗最適當。

有些神經質的母親深怕飼養的小狗一旦發生意外,會使幼兒痛苦而不敢飼養動物;但是果真有這麽一天,相位那只小動物留給幼兒愛的經驗已足夠彌補悲傷。更何況這種失去所愛的痛苦,幼兒遲早都要面對的。

愛與被愛二者平衡,幼兒才能理解“愛”的真義。

3、教養方法

在育兒的生涯中,父母也許會陶醉在1歲兒的天真無邪裏,以爲這種樣子可以一直持續下去;一旦目睹2歲兒的反抗情緒才有所醒悟。正當他們耽心這種反抗不知要持續多久時,步入3歲的幼兒卻又表現出另一種溫柔的面貌,令他們著實大吃一驚!

3歲兒有著可以治癒父母“育兒恐懼症”的沈著;他很安定,卻自我意識漸漸增強,凡事請求的情形也不見了,已不需要信賴父母來消除心中的不安。

在語言能力方面較以前進步,大人說話的內容比較容易懂,能自我表現,與人相處的情形良好,對於父母的命令都能聽從。

當他給予大人幫忙時,最喜歡看見大人高興並給予肯定,因此3歲兒特別喜歡幫助人。

無論在家裏、在朋友中,他開始培養忍讓、等待等耐性。

人們一向認爲3歲是開始教養的年齡,這表示3歲兒已經到達開始需要管教的年齡;不過,也不能操之過急,必須確實、按部就班地引導他自動自發去做。父母若急於教育、要求太多,會使3歲兒變得被動且扼殺了他的獨立性。

目前幼稚教育的科學理論正逐漸被確立,教導幼兒只要依循科學的育兒方法必能收效:

(1)因材施教

3 歲的安安小時候不管做什麽事總是慢條斯理,經常被其他小朋友催著“快點、快點”,連父母對她的緩慢有時都會覺得不耐煩。但是有一天,幾個小孩同時幫媽媽做 一件事情時,就她做得最徹底、最仔細,這使媽媽恍然大悟,原來她花那麽多時間不是沒有道理的,如果要她快,勢必做得不仔細。

而她這種個性並非媽媽教的,而是與生俱來的。

父母在管教子女時,必須配合他們的個性,也就是因材施教才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2)選擇合適的課題

把5歲小孩的課題硬塞給3歲的幼兒,然後對別人誇耀:“我的孩子已有5歲的水準了!”這樣一來勢必苦了孩子。況且,這種情形不可能長久維持下去,終有一天他會失去興趣,所以這並不是科學的指導方法。

視幼兒的發育情形,最初給他稍低水準的課題,等他達成後給予誇獎;然後再提高標準,但給予不能過於勉強,否則幼兒會喪失興趣。

當然幼兒在完成課題時,千萬別忘了誇獎他,這是促進他學習的原動力。


(3)明確定出範本及目標

教導孩子時可先讓幼兒看範本,再告訴他:“在外面遇到認識的人要打招呼說:‘您好’”並示範給他看、讓他模仿,有不當之處立刻加以糾正。

不 過,只教他形式,而不告訴他爲什麽要這樣做,即使他照做了,也缺乏打招呼的誠意。因此大人還得讓他瞭解打招呼的意義是“表示你遇見對方心裏高興,如果你不 跟對方打招呼,他會以爲你討厭他。”幼兒懂得這些道理以後,跟別人打招呼時就會面帶微笑。面對3歲兒的微笑,任何人都會打從心底感到愉快,這樣就達到打招 呼的目的了。

(4)機會教育

一次家中來了訪客,3歲的冰冰很興奮,但又無法加入大人的談話,於是他煩燥地在客廳裏鑽來鑽去,最後把一壺熱茶打翻,手也燙傷了。

從那次慘痛的經驗裏他學到了一件事,那就是——有客人的時候,小孩必須在自己的房間裏玩或看畫冊。許多事情都可讓幼兒得到機會教育,所以不管結果是好是壞,都應該讓幼兒想想“爲什麽會這樣”“應該怎樣做才對”。

(5)承認他的心理狀態並加以勉勵

凡 是眼睛所看得到的,都容易成爲你教導幼兒的題材,但是孩子的心理狀態卻常被大人所忽視。善解人意、忍人所不能忍的美德,在3歲兒身上經常可見。但是大人往 往忽視而不加以適時的嘉獎或鼓勵。一位每次到超級市場就吵著要吃霜淇淋的孩子,某次跟媽媽去購物時,媽媽事先和他約定不能買霜淇淋,於是他拼命地忍耐;媽 媽知道他一直在忍耐,便適時地誇獎他說:“你忍耐得很好哦!”小孩聽了也很高興地回答:“媽媽怎麽會知道?”由此可見因爲他的忍耐受到肯定,使他得到一種 滿足感。

(6)教養必須徹底 


有些父母管教子女都只有三分鐘熱情,想到時就說:“睡覺前要說晚安”、


“吃飯時間要把電視關掉”,但講過之後自己也忘了;等到突然再想起時,


才急急地訓示 或加以責備,這就是他對子女的教養不夠徹底,小孩往往


也不知道自己何時會被斥責而感到不安。西德的科學家曾經用貓作實驗,


不定時給貓不同的食物,結果那些 貓都顯得非常恐懼不安。

所以教養小孩不能隨興而行,一定要配合小孩的成長狀況立下長遠的計劃,


按部就班地給予適當的課題與教導。


引用 :


http://www.wretch.cc/blog/cychong/1688827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珍愛寶貝屋 的頭像
    珍愛寶貝屋

    台南中西區優質保母-珍愛寶貝屋

    珍愛寶貝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