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當滿心喜悅迎接新生命的到來,為人父母者對於寶寶的將來,心中必定充滿了期待與想像。
記得有一首歌曲的歌詞唱道:「男孩像你(父),女孩像我(母),
男孩大了要和你一起打棒球.‥」就十分貼切的描繪出為人父母者
(或即將為人父母)對於即將誕生的小孩抱持的預期想像。


是啊,想到男孩和女孩,大家腦中立即浮現的印象不形容詞是什麼呢?
許多人會說:男生就是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喜冒險探索.‥;
而女孩子就是乖巧聽話、細心溫柔、敏感後細…等。
而在一些跨國性、跨文化性的心理學研究也有類似的研究結果發現,
歸納一般人對於男性和女性的特質描述,顯示出區隔開的兩類特質,
男性-強壯、活力、冒險、能力:女性-溫暖、順從、善感、情緒。


為什麼大家對於兩性的特質會有這樣性別差異的看法?
有不少人馬上就會回答:因為男生、女生天生就有別嘛!  生下來就不一樣。


事實上男女性在生理上的不同,稱為性(sex)差異,
而在氣質、性格表現等心理社會層面的差別則是屬於性別(gender)差異。
兩性在出生之初即有著生理上的差異,然而性別特質不性別角色則是
經由出生後在成長過程中接受父母親的教養以及整個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薰陶,
即「社會化」的過程而逐漸學習符合社會對兩性不同的期待和要求。


其實一般認為兩性所謂“天生的”性格特質差異,在大多數研究人格發展的
心理學家認為是後天社會學習而產生的性別差異,
而他們強調每個人之間的個別差異而非性別差異。


所以,後天的教養過程對於孩子的人格以及性別角色發展有著絕大的影響,
父母親對養育小孩所抱持的態度不觀念就十分的重要。
倘若父母親仍然抱持著"男生女生天生不同"並依照傳統的性別刻板印象來看待子女,
反映在對不同住別的子女的教養方式上,從佈置小孩的房間,挑選服飾、玩具
和家庭工作的分配上都呈現出不同的安排:女孩的房間有比較多的洋娃娃、
玩具家具、操作式玩具、粉紅色調;男孩的房間則有比較多的運動型設備、
大小車輛、工具性玩具、藍色白色調,同時不鼓勵他們的孩子去參與異性的
遊戲方式不玩被視為是異性的玩具,如此孩子自幼時即"被迫"開始表現及
加強受到鼓勵的行為,並減少或抑制不受讚許的行為,呈現出刻板的性別角色區隔。


現今的世界文明趨勢和社會潮流,越來越注重平權觀念,尊重個別差異,
鼓勵多元發展,早已摒棄傳統封建社會奉行男尊女卑並嚴格執行僵化的
性別區隔(如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


因此,為人父母(或準父母)者非常必要重新檢視一下並思考自己所抱持的
性別刻板印象和兩性態度是如何,同時可學習以更加開放不平權、
尊重的心態來看待子女的性別角色,助其更全面的、剛柔並濟的發展,
使女兒不僅限於體貼溫暖,更能獨立勇敢,兒子在堅強果決之外,更是溫柔而善體人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珍愛寶貝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