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歲以下的嬰兒突然、無預期的死亡,即使遺體解剖也找不到真正致死原因時,
稱為「嬰兒猝死症」,發生率約千分之零點五至千分之三左右,
絕大部份發生在六個月大以下的嬰兒,尤其二至四個月大這段時期最常見,
且多半在寶寶睡眠中發生。


近來有些研究認為「嬰兒猝死症」可能是寶寶中樞神經異常、控制心肺功能不成熟所致,
但真正原因尚不清楚,已知危險因子包括:


1. 性別與種族:據統統計,男生發生嬰兒猝死症的危險性是女生的1.5倍。
                              不同種族也有差異,如美國的印地安人和阿拉斯加人就比


                              其他族裔的風險高。


2. 家族史:如果有嬰兒猝死症的家族史,相對危險性會增加3.7到16.7倍。


3. 太年輕的媽媽:研究發現,不到20歲媽媽生的小孩,
                                   嬰兒猝死症危險性比一般小孩高二到四倍。


4. 媽媽有吸菸、酗酒或藥物濫用的習慣,小孩猝死風險高,尤以吸菸為最。


5. 產前未接受適當的檢查與照護:因為未能發現如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
                                                                 早期破水等併發症,會增加嬰兒猝死症的危險。


6. 早產兒或出生體重過輕寶寶:發生嬰兒猝死的機率比足月兒高三到四倍,


                                                             發生時間也比較早。


7. 雙胞胎:即使是足月產、出生體重正常的雙胞胎,嬰兒猝死的機會仍比


                      正常嬰兒高1.5到3倍。


8. 寶寶趴睡:許多研究發現,趴睡或側睡,嬰兒猝死症的機率較高。
                         趴睡的寶寶雖較能安睡,但也因肢體動作少,較容易忘記呼吸及掙扎。
                         此外,三、四個月大的小嬰兒,控制頭部轉動的頸部肌肉較弱,
                         萬一口鼻被外物掩蓋,不易把臉移開,易窒息死亡;
                         即使是側睡,也可能因翻身而成趴睡。


9. 寶寶睡在太過柔軟的床墊、被褥上,睡覺時穿得太多或房間溫度過熱,
    都可能增加嬰兒猝死的危險。


雖然嬰兒猝死症的確切原因仍不明,但要避免發生遺憾,仍有以下方法:


1. 嬰兒與父母「同房但分床」睡,且不可睡在沙發、搖椅上.但有研究質疑,
    當父母有抽菸習慣時,同房睡未必真有好處。


2. 讓寶寶使用安撫奶嘴。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哄寶寶入睡時可使用奶嘴,
    但寶寶睡著後若奶嘴掉出不必再放回去;只吃母奶的寶寶,則等滿月後再用奶嘴,
    以免干擾母乳的哺餵。有人推測,寶寶睡覺時用安撫奶嘴,可能因此不會睡得太沉,
    比較容易清醒,不過真正機轉仍不明。


3. 打預防針。研究指出,預防注射不會增加嬰兒猝死症的風險,甚至還可能降低
    嬰兒猝死症的發生。


4. 讓寶寶仰睡。只有當寶寶醒著,且在大人密切注視下,才能讓寶寶趴睡。


5. 不要讓寶寶睡在太軟的床墊被褥上;嬰兒床上不要放枕頭、絨毛玩偶、毛毯等柔軟物品,
    以免蓋住寶寶口鼻。


6. 寶寶的頭部應該露出來,腳部盡量頂住床尾,被子兩邊用床墊壓住固定。


7. 避免房間太熱。不要讓寶寶穿太多、蓋太厚,也不可睡在電暖器或陽光下。


8. 家長避免抽菸,不論是懷孕或寶寶出生後。


9. 孩子年齡在二到四個月大、早產兒或出生體重過輕、有其他先天或後天疾病、
    生長遲緩,最近有發燒感染等,都應提高注意。


【聯合報╱林明弘卅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小兒科醫師】


【摘錄自2007/11/08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珍愛寶貝屋 的頭像
    珍愛寶貝屋

    台南中西區優質保母-珍愛寶貝屋

    珍愛寶貝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