翅膀硬了,再讓他飛
親子作家:洪蘭教授
在報上看到一篇文章,一位媽媽說她狠下心讓孩子自己搭校車上下學。
雖然孩子一直很不安,還哀求說搭車是件很恐怖的事,但是為了孩子好,
她還是要孩子去面對自己的人生。結果孩子坐過了好幾站,一個人無助徬徨
地流落在陌生的地方。最後終於想起了家裡的電話,才打電話回家求助。
當父親載著孩子終於到家時,孩子紅著眼,猛力關上車門,憤怒地衝進房間。
他拒絕與任何人說話,假裝埋頭作功課,對媽媽探門喊吃飯充耳不聞。
不能硬把孩子推出去
這位媽媽寫道,雖然心疼孩子在迷途那一個小時的驚恐,但卻更堅定了應
放手讓孩子搭校車的決心。結尾說,菟絲花是無法獨自生存的,她要孩子了解,
想像中的庇護所是從不曾真實存在的。
看完了文章,我掩卷嘆息,因為這位母親完全錯了。
培養孩子獨立,並不是在他還沒有準備好的時候,硬把他推出去面對世界。
孔子不是說:「不教而殺謂之虐」嗎?
在陌生的小鎮迷路,對孩子來說,驚恐的程度不亞於經歷九二一地震。
我在加州大學有個同學,說他一生最驚恐的經驗,便是五歲時跟著媽媽去
南加州最大的購物中心買聖誕禮物。出發前母親已再三交待要抓緊,
所以他緊緊拉著媽媽的裙子,絲毫不敢放鬆。但是聖誕節時購物中心人潮擁擠,
他正慶幸自己都沒有鬆開手、很安全時,突然發現裙子上面的那張臉不是媽媽的。
也就是說,他不知什麼時候和母親失散了。
這一驚非同小可,他說四十年了依然記憶猶深,
一想起來還是冒出一身冷汗。所以他自己孩子小時候,若要上街他一定把孩子
揹在背上,因為他不願孩子再經歷這種痛苦。
對孩子來說,迷失在陌生的地方是一輩子也忘不了的驚嚇經驗,這位母親不了解
它在心理層次上的傷害,是屬於創傷級的。
先做沙盤演練
要孩子獨自搭校車的第一件事,是要讓孩子熟悉走的路線及自家的站牌。
舉例來說,我的孩子以前也是搭公車上下學,但是我會事先帶他坐很多次,
讓他熟悉沿路的地標,知道到了那個地標就代表離家還有幾站。
之後還要確定到站之前,孩子會先站起來去刷卡。
事先演練過好幾次後,我才放心讓他自己坐。孩子頭一次自己搭車時,
我會替他準備好家中電話號碼和零錢,告訴他如果坐錯車或坐過站不要驚慌,
只要打電話,我就會立刻坐計程車去找他,他只要不離開打電話的地方就行了。
我們把可能發生的情況先沙盤演練了一遍,我才放心讓他獨飛。
孩子一定要學獨立,因為父母不可能跟著他一輩子。
但是在他心理尚未準備好,尚在恐懼不安,害怕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的時候就放手,
是太快了,孩子一定會覺得被父母遺棄了。
孩子要的是安全感。
一個永遠在那裡保護自己的父母,是孩子情緒成長不可缺的安全感來源。
學習獨立與被遺棄是兩回事,兩者的差別就在於安全感,那是情緒成長的磐石。
請讓孩子準備好了再放手,也請讓他知道「家」是一張安全網,
有了它,走鋼索時就不需害怕,因為它讓他無後顧之憂,是他永遠的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