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肯分享
●小孩子不肯與人分享是很自然的,
而且很小的孩子常常認為凡是他能夠得到的東西都是屬於他的。
但是他們也喜歡討大人的歡心,如果教給他們分享,他們五六歲時,
一般能在大多數時間裡和夥伴一起好好玩。
與人分享不是自發的,必須教給孩子怎樣去做。
●學習合作。讓孩子看到一起工作和分擔任務的好處。
或者告訴兩個孩子,他們可以得到一份好吃的東西,但必須兩個人分享。
●告訴孩子必須分享。很多孩子願意在別人家玩人家的玩具,但是讓他拿出自己的玩具
,他就不樂意了。如果是這種情況,你在客人到來之前,讓孩子挑選幾樣他願意讓
別人玩的玩具,告訴他不要擔心玩具被弄壞。
這樣當他無條件地與別人分享東西時,他能感到自己的對這些東西仍有控制力,
它們還是屬於他的。
●不要期望太多。雖然孩子能夠學會分享,但它對孩子來說是個很難理解的觀念。
在要求孩子把玩具拿出來讓別人玩時,一定要使他有足夠的時間玩自己的玩具。
承認孩子的所有權會使他感到分享是在他控制之下的。
●對孩子每個慷慨舉動都要表揚。
★受欺負
●對這些易受欺負的孩子來說,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於讓他們學會用新的方式
對欺負和取笑捉弄做出反應。
●讓孩子認識到大多數取笑人的行為是很無聊的,不值得理睬。
但有些取笑傷害了孩子,因而不能置之不理。
●對取笑進行分類。有些取笑非常愚蠢或明顯不真實,對此,你和孩子可以一笑了之。
如果取笑的話裡有真實的成分,那麼要教孩子學會用正確的方式做出反應
以阻止對方的嘲弄。
●不要對取笑太敏感。教孩子用以靜制動的方法對付嘲弄者。
不回嘴,只是把頭轉過去或轉身離開。
●用新的方式對付欺負者。有時制止嘲弄的最佳方式是先發制人,
伶俐的口齒是有效的武器。幫助孩子學會靈活機動地做出恰當的反應。
★打人和咬人
●這些全是不成熟的行為。許多二三歲甚至四五歲的孩子在受挫或興奮的時候就這樣做。
我們的任務是防患於未然。
●同孩子討論。如果孩子還不會講話,就對他簡單的說不能怎樣,並做出嚴厲的表情。
但是不要生氣。
●講清後果,對孩子講清如果他繼續打小朋友會有什麼後果,
如失去某些權利,星期天不能去公園玩等。
●搞清孩子在什麼時候會這樣做。注意孩子打人咬人的時間和場合,以次做出預防。
如果孩子累了就愛咬人,那麼在他沒睡午覺前,就不要讓他和別的孩子一起玩。
●指導孩子。有的孩子,當別人碰他的玩具時就咬人家。
父母可以教他對想碰他玩具的孩子說:「你可以玩一會,下次輪到我了,好嗎?」
還可以告訴他,如果其他孩子搶他的玩具,他可以請大人幫助。
●預防措施。平時多跟孩子進行團結友愛,為別人著想的教育。
玩的時候,在旁邊照看著,減少引起爭吵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