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媽咪 : 非常非常可愛的小蝸牛 . 在翠綠蔬菜上跟媽咪探頭說 嗨 ~~~
媽咪對蝸牛/小蟲蟲並不陌生 . 常在自家蔬菜上見其蹤影 .
媽咪合作選購的菜商多是自已本身有栽種蔬菜的菜農 .
或老闆從農家出身有選擇好蔬果的能力 .
這種好商家媽咪絕對是 100 % 的支持 . 也介紹好友們多多購買
有安心的誠實保證 . 商家才能生存 / 對家人們的健康更有益處 . 這就是雙贏啊 !!
陳媽咪老實說 : 上圖的蔬菜價錢 480 元 / 下圖的蔬菜價錢 366 元
另有青菜 6 種價錢約100 ~ 120 元間 ( 約是媽咪家吃 4 天的量 )
肉類 / 海鮮 / 水果另外計價.....工時不列計算......
媽咪認為吃得健健康康 . 見孩子們一臉幸福樣 . 那就是無價的平凡幸福啊
蝸牛是陸上生活的螺類,多為腹足、軟體動物,有殼保護,行動緩慢,植食性,產卵於土中。
台灣的蝸牛幾乎都是「草食性」的,一般植物嫩葉、果實、莖髓,都是牠們的佳肴。
所以農夫們非常討厭蝸牛。
【蝸牛簡介】
屬無脊椎動物,軟體動物門。
蝸牛分布於世界各大洲和較大的海島上,據估計全世界約有25000種,台灣島上約產200種以上。
牠喜歡在潮濕的地方活動,連身體也隨時保持濕潤,所以在下雨時或下雨後常可樹上和陰涼的地方
發現其身影,而且牠走過的地方還會流下黏液呢!。
蝸牛是由海螺演化而來的,蝸牛頭上有兩對觸角,
一對長一對短,長觸角上有兩個黑點是眼睛,短觸角有嗅覺的功能;
不過蝸牛的眼力不好,幸虧大觸角能伸縮自如摸索前進,幫助眼睛了解周圍的情況。
雖然蝸牛只是不起眼的小傢伙,但在大自然生態系裡,牠卻是一個重要的角色;
蝸牛多以植物為食,而牠同時又是許多鳥類、爬蟲類和昆蟲的食物。
臺灣有一些土產的蝸牛,各有其特色,非常可愛且對臺灣農業亦不會造成災害,因為牠們大都攝食枯腐葉片;
但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引進非洲大蝸牛來飼養,
部份大蝸牛逃走成為野生種並大量繁殖後,大蝸牛成了農業的害蟲之一,導致許多農人非常討厭蝸牛。
【蝸牛的生活】
蝸牛喜歡在陰濕處生活,並需要於食物及石灰岩地帶攝取Ca製造其外殼,其貝殼通常如此呈黃褐色,
所以如此才不易被天敵捕食,而是因其環境保護色。
蝸牛喜歡棲於山林、荒原或雜草間,多以植物為食,很喜歡吃果實或嫩葉,
但也有少數為雜食性或肉食性。多在雨後或晚間活動。
當太冷、太熱或乾旱時,就縮進殼裡冬眠,等待環境好轉,此時牠會分泌一層薄膜封住殼口,以防止水分過度散失。
當冬天來臨或在乾燥的季節裡,蝸牛會躲在落葉下面或泥土裡,分泌黏液形成ㄧ層堅固的薄膜以封住殼的洞口,
防止水份流失。一等氣候回暖或一陣大雨過後,蝸牛就又紛紛活躍起來,到處活動了。
人類的破壞由於蝸牛的行動緩慢,活動範圍依物種而有所不同,但大多侷限於小區域,
因此當牠們的生活環境受到人類破壞的時候,便很可能會大量死亡。
人為破壞主要有三方面:過分使用農藥,破壞植物以及過量捕捉蝸牛。
【蝸牛的特技】
蝸牛前進以緩浪式行進,同時牠會分泌一種黏液濕潤,行經粗糙面才不會傷及牠自己。
【蝸牛的飲食】
蝸牛的牙齒就像銼刀,所以牠們把嫩葉和嫩莖的薄皮啃下,蝸牛特別愛吃蔬菜的嫩莖、葉、根和果實。
【蝸牛的天敵】
蝸牛的天敵很多,鷗、鴨、鳥、蟾蜍、龜、蛇、刺蝟、老鼠、螢火蟲幼蟲,甚至是人類,
都會以蝸牛作為食物。
而有一種叫作步行蟲的昆蟲,還可以把細長的脖子身入蝸牛殼裡吃蝸牛肉,所以蝸牛很怕牠。
【蝸牛的繁殖】
蝸牛雌雄同體,而具有雄與雌兩種生殖器孔且位於右觸角之後,通常兩兩交配也就是互相交換精子,
交配季節通常於五、六月份(多雨濕潤季節)兩隻蝸牛藉著嗅覺找到彼此,
首先用腹足觸對方,用口器舐吮對方,最後用交配器插入對方生殖孔,包在精莢中的精子送入對方的受精囊中,
等卵子成熟後在將儲藏的精子全數放出,完成受精作用,受精後會去找適合牠產卵的地方,
通常是陰暗潮溼的泥地,使剛孵出的小蝸牛不致因乾燥而生存困難。
通常蝸牛一次可產數十個卵,卵是呈淺白色,具有碳石的卵殼直徑約有0.3公分,
而每生一個卵約花20分鐘。孵化成小蝸牛大約20天,身體呈半透明,背上也是有殼的。